局限于算法的“共识”不是“真共识”(共识算法和一致性算法)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局限于算法的“共识”不是“真共识”方面的信息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区块链技术现在最为缺乏的是应用落地,应用落地最大的挑战不是应用的研发,而是应用所代表的共识机制能否赢得认可并创造价值。
被局限在“机制”上的“共识”让“区块链的共识”声名远播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比特币,一个是以太坊。
由于这两个项目虚拟货币的属性,导致大家将“区块链共识”等同于“共识机制”。
比特币区块链是区块链1.0代表,它要做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用的是工作量证明(POW)机制。
以太坊是区块链2.0代表,它要做分布式计算机运行智能合约、DAPP,而以太币是在以太坊上运行程序的燃料,它主要使用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的混合模式。
POW是一种极为粗暴原始,但却又及其有效防止恶意攻击的选举算法,而POS更倾向于类似Raft投票机制。
POW与POS最大的区别在于,POW在算法复杂度足够高的前提下,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节点间互相通讯和确认,对代码的实现要求极低。
而POS对于多节点间一致性验证、防伪等要求较高,但是很大程度上可以沿用传统一致性选举的思路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即可。
除了上述两种大家最熟悉的机制外,还有DPOS、DAG等等,在此就不累述了。
总之,一旦谈到区块链的共识,现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共识机制。
其实,这个观点很有局限性,区块链的共识,广义上应该是对整个的系统生态的共识,狭义上应该是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社区共识,而不仅仅是一个算法和协议。
中心化的共识机制遇到了什么问题?在传统的共识方式下,政府凭借国家暴力机器可以肆意增发法币掠夺民众的购买力。
比较有节操的掠夺是今天的美元,购买力不断下降:没有节操的掠夺是蒋委员长的金圆券和委内瑞拉等国的超级通货膨胀。
而回过头来看新世纪以来的互联网发展。
不管是淘宝模式、滴滴模式,还是腾讯模式,尽管是中心化的机构发起,但是他们都会要求参与者签署或者同意一个协议,才能提供服务。
参与者在认可它们的游戏规则之后,才进入到整个系统中,借助平台流量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但这些协议条款不是共识机制,而是单方面的协议条款,参与者只能选择被动地接受,而不是有权利提出异议和修改建议。
中心机构把协议往好里修改是皇恩浩荡:往坏里修改,则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要么你选择自己离开,要么选择联合众人掀翻桌子,但后者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相比之下,比特币代码全部开源,限量2100万个,所有条款白纸黑字写明白了。
即使最轻微的改动也需要整个比特币网络中的绝大多数矿机节点同时合作(否则产生硬分叉)。
算力即权力——这就是社区共识的意义。
达成去中心化的共识有多难?虽然中心化的共识机制有问题,但是区块链共识单靠技术和算法却难以建立。
实际上,对比特币系统的认可,除了POW的运行算法的认同,还包括它的总量限定、四年减半、全网记账等等一系列生态的认可。
但这个认可的难度有多大呢?目前业内的嚷着做社群的人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他们眼中:社群是区块链的灵魂。
可惜的是他们做的是把社群当做韭菜。
共识有多难?简单回忆一下黄金作为地球上接受度最高的价值媒介,它的建立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除了自身特性之外,还有枪炮的协助推广。
但对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它在建立之前就还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共识需要克服的困难认知障碍中心化的系统目前情况来说,是最有效的运行系统,它的成就非凡,还远远没到天怒人怨活不下去的时候,去中心化的系统有很高的价值,但这个价值除了本身理解的难度之外,还被目前炒币的疯狂所掩盖,对它的认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共识创建比特币概念提出来的近十年,有无数概念和共识被创建,但能超越比特币并获得认可的项目目前还没有,除了技术本身的重复不具价值之外,就是一套可行的生态体系的建设,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共识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套共识在不同人看来都会解读出不同的效果,比特币的分叉,除了利益之争,还有很大程度上来自与共识之争,技术团队和矿工团队对比特币系统不同的解读,找寻自己需要的结果。
什么行业的区块链项目最容易达成共识?有一些行业是先天具有共识基础的,比如,体育行业。
首先,体育是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能够自然汇聚粉丝群体,本身具有社区属性。
最后,体育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且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因此,将区块链与体育相结合,能够达成真正的生态系统的共识,并创造价值——这也正是vSport体育区块链正在努力的方向。
局限于算法的“共识”不是“真共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网站搜索,相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