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些人借区块链之名炒作行骗值得警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新华社:一些人借区块链之名炒作行骗值得警惕对应的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从幕后走到台前,区块链技术火热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
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大有抬头之势,有关专家指出,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披“区块链”外衣炒作数字货币“真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最近,沉寂大半年的一些炒币微信群再度活跃起来,群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行情,跃跃欲试的表现与几个月前销声匿迹迥然不同。
天津市民刘鹏2014年开始接触并购买比特币,经历过多轮市场炒作吸引散户追高后“割韭菜”。
他说,购买数字货币与其说是投资,更多时候不过是带着投机心理与风险博弈,“无论赌输赌赢,最终大多只剩一地鸡毛,真正赚钱的寥寥无几。
”10月25日,每枚在8000美元上下徘徊多时的比特币突然发力,至26日一举突破1万美元大关,最高涨幅超过30%。
截至11月18日12时,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545亿美元,这一体量完全可与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匹敌。
但备受质疑的是,除暴涨暴跌带来投机炒作,实际应用迟迟未见。
再度开始活跃的还有发币公司以及币圈自媒体。
近期,一些非法发币机构身处海外,利用社交软件推销代币。
“他们宣称‘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这其实是对区块链技术的有意曲解。
”专家称。
针对网传人民银行已发行法定数字货币,11月13日央行专门在其官网辟谣,人民银行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人民银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仍处于研究测试过程中。
区块链成了传销诈骗“招牌”区块链技术的火热,也让一些假借区块链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的恶行死灰复燃。
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告诉记者,最近他在中部某省调研时,该省金融部门官员透露,当地已累计查处40多起打着区块链旗号的非法集资案件,最严重的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0多亿元。
不久前,一款自称“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被湖南长沙市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该软件被指为“典型的金字塔传销模型”,是传统传销手段结合“区块链”“大健康”等新概念的结果。
类似案件今年以来呈多发态势。
江苏省苏州市、盐城市等多地破获以区块链名义实施的诈骗案。
湖南省衡阳市警方今年5月破获一起诈骗案,作案团伙以区块链为噱头,发行没有价值的“空气币”,募集到价值近3.5亿元的以太坊。
在曝光的假借区块链传销、集资诈骗的案例中,“拉人头”的特征十分明显。
他们往往利用大众不熟悉区块链但听说过比特币“造富神话”的心理,为非法行为披上“时髦”外衣,承诺低投入、高收益,发展下线回报更高,不明真相者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行业专家称,“空气币”尽管可能真的用了区块链技术,但发行目的却描绘得过于宏大,如“人类健康”“重构商业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
一旦投资者入套,资金积累到可观数量,项目发行方就有很大概率跑路,投资者血本无归。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有意搭上区块链这班快车。
据统计,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500家自称同区块链有关联,但真正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
“蹭热点”现象十分突出。
穿透迷雾认清本质“区块链与比特币之间不能画等号,显然也不等同于‘暴富’。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区块链是一种底层技术,依托于这种技术诞生了比特币等一众数字货币,但不能因此就混淆在一起。
发现真相需要穿透重重迷雾。
除了加大区块链知识的普及,让大众了解并能识别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传销诈骗之外,更关键的是监管也要与时俱进。
尽管这几年针对数字货币炒作、滥发币、传销诈骗的监管从未放松,但由于区块链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在法律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传统监管方式目前看存在不小困难。
专家指出,要加强监管科技的应用。
多数以区块链为名的传销项目,都会在网络上频繁传播、留痕,借助现有金融科技监管手段,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查处。
当然,一些政府部门“谈区块链色变”同样不可取。
火币集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天元认为,区块链正在广泛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并在物联网、智能制造、用户征信等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善加利用,才能真正将潜能发挥出来。
金融分析师肖磊提醒,在区块链应用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时,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借政策支持成为新的资本“黑洞”,杜绝盲目及跟风投资。
关于新华社:一些人借区块链之名炒作行骗值得警惕的信息到此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