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激荡40年:「比特币白皮书」之前的重要历史与人物
你知道密码学激荡40年:「比特币白皮书」之前的重要历史与人物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我们将要公开发布我们的代码,让密码朋克战友们能够使用软件。
我们的代码,对全球所有人免费。
如果你们要封杀我们所写的软件,我们也毫不在意。
我们清楚,软件是无法被销毁的,彻底的分布式系统永不停机。
——《密码朋克宣言》关于作者:美国区块链媒体BTC Media亚太区CTO,前Ripple开发者,分布式商业的理论建立者与实践者,十五年外贸与企业管理经验,高级经济师,区块链讲师。
作者:古千峰编辑:李画10月31日是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10周年,他巧妙组合了当时的各种加密学技术,推出了比特币的设计。
我们在纪念他的同时,更应该纪念前比特币时代的各位技术先驱们。
当代加密学始于Whitfield Diffie与Martin Hellman于1976年发表的《密码学的新方向》,他们在该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公钥的概念以及通过公私钥方式进行安全通讯的方案。
Whitfield Diffie与Martin Hellman是当代密码学的奠基者,并因对密码学的杰出贡献在2015年获得图灵奖。
到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前的这30多年时间里,相继诞生RSA加密、椭圆曲线加密、零知识证明、盲签名技术、HTTP协议、BT协议、Kademlia……并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对数字货币的探索。
没有这些技术和探索,不会有比特币和区块链,饮水思源,需要感谢前比特币时代的这些先行者与科学家们。
而对于技术工作者,如果研究区块链技术就只从比特币开始的话,未免局限,比特币之前的知识图谱才是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关键所在。
比特币白皮书之前的重要历史与人物比特币关键技术发展过程:加密: DH协议—RSA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点对点网络:Napster—BitTorrent协议— Kademlia工作量证明:哈希现金机制—RPoW—PoW数字货币:eCash—Bmoney—BitGold—比特币1976年DH协议,公私钥出现——Whitfield Diffie与Martin Hellman1976年以前,所有的加密都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的规则),这种算法最大的弱点就是必须把加密规则告诉对方,否则无法解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全的传递密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1976年,Whitfield Diffie与Martin Hellman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他们在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构思:加密和解密可以使用不同的规则(非对称加密),从而在不直接传递密钥的情况下完成解密。
论文中的公钥密码思想和DH(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在密码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公私钥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密钥传递问题,它们是互联网安全协议的基础,也是互联网能够获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该论文还以公钥密码思想为核心,预测了密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计算复杂性问题构造单向陷门函数,进一步可以构造公钥密码学,而公钥密码学可以实现加密和认证功能。
1977年RSA算法——Ron Rivest、Adi Shamir 与 Len AdlemanDiffie和Hellman给出了一种协议,表明非对称加密是可行的,但他们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加密算法。
1977年,三位数学家Rivest、Shamir 和 Adleman完成了这件事,他们设计的RSA算法成功实现了非对称加密,这标志着公钥密码思想在实际中是可以实现的。
RSA算法基于一个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质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难度决定了RSA算法的可靠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攻击RSA算法的方式。
从诞生之日起,RSA算法便是最受欢迎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只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就有它。
2002年,Rivest、Shamir和Adleman因共同提出了RSA算法获得图灵奖。
1982年拜占庭将军问题——Leslie Lamport1982年,Leslie Lampor在论文《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中提出了拜占庭将军问题,以拜占庭帝国与周边邻邦的战争故事作为背景,研究如何让各邦将军达成进攻与撤退的共识,解决叛徒的容错性问题,保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问题。
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种分布式对等网络的通信容错问题,解决该问题就是通过确定由谁发起信息,以及如何实现信息统一同步来保障分布式系统能够达成一致。
Leslie在论文中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FTMP、MMFCS、SIFT等容错架构也陆续出现,但如今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是1999年由Miguel Castro与Barbara Liskov提出的实用拜占庭容错算法(PBFT)。
1982年盲签名技术,数字现金 eCash诞生——David ChaumDavid Chaum 被认为是数字货币的先驱者,他在1982 年的论文《Blind Signatures for Untraceable Payment》中提出了盲签名技术和基于该技术的匿名数字现金eCash。
1990 年,David Chaum创建了 DigiCash 公司实现eCash。
eCash首次给出了在网络上匿名传递价值的方式,它通过银行的加密签名,以数字形式存储货币,用户可以将这种数字现金自由转移,且无需暴露自身信息。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eCash不是数字货币,而是一种中心化信用的数字现金。
盲签名技术是指在签名之前使消息的内容失明,签名者在无法看到原始内容的前提下对信息签名。
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所签名内容的保护,还因无法将签名内容与签名结果对应,实现防追踪。
1985年零知识证明——Shafi Goldwasser、Silvio Micali与Charles Rackoff1985年,Shafi Goldwasser,Silvio Micali和Charles Rackoff在论文《The Knowledg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ve Proof-Systems》中首次提出了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它是一种特殊的交互式证明,指的是证明者可以向验证者证明自己知道X的值,但不需要向验证者透露除了“自己知道X的值”外的任何信息。
零知识证明是密码学家设计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可被用于密钥交换、NP 问题、身份验证、数字签名、水印检测中。
“我不能告诉你这个秘密,但我可以向你证明我知道这个秘密”。
应用广泛的zk-SNARK(zero-knowledge succin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零知识、简洁、非交互的知识论证)是零知识证明的一种,使证明者能够简洁地使任何验证者相信其给定论断有效,并且实现计算零知识,不显示验证内容,不需要证明者与验证者之间进行交互。
在数字货币系统中,zk-SNARK可以实现让矿工知道一笔交易是有效的,但却不知道这笔交易的发起者、接收者以及转账金额等隐私信息。
1985年椭圆曲线加密算法——Neal Koblitz 与 Victor Miller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是在1985年由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别独立提出的,它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其安全性依赖于解决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困难性。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某些情况下,它使用更小的密钥提供与其他加密算法相当的或更高等级的安全:另一个优势是它可以定义群之间的双线性映射,而双线性映射在密码学中有着大量应用。
1989年万维网,HTTP协议——Tim Berners-Lee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互的主要工具,它是Tim Berners-Lee在1989年发明的。
Tim发明了三项关键技术让超文本可以连接到网上:统一资源标识符(URL):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990年,Tim Berners-Lee成功利用互联网实现了HTTP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第一次通讯,而万维网讯息收集中心Info.cern.ch,是世界上第一个网站及网站服务器。
1991年用时间戳保证数据安全的协议——Stuart Haber 与W. Scott Stornetta1991年,密码朋克成员Stuart Haber 与W. Scott Stornetta发表了论文《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了一个用时间戳的方式来保证数字文件安全的协议。
该协议用时间戳表达文件创建的先后顺序,并要求在文件创建后其时间戳不能改动,从而使得文件被篡改的可能性为零。
可信时间戳由算力时间源负责保障时间的授时和守时监测,任何机构包括时间戳中心不能对时间进行修改。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