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两分钟售出超2000份,是书还是代码? 出版业的“区块链”产品火了

区块链 加入收藏
5月10日,新华文轩联合“阿里拍卖”,推出了全国首个“数字藏书”产品——阿来《瞻对》的限量3000份藏书票,开售仅2分钟销售数据就突破2000份,销售界面更是引来了超过3万次围观。这个“炸街”的成果并
5月10日,新华文轩推出国内首款“数字典藏”产品——阿来站队,限量3000张书票。短短2分钟销售数据突破2000,销售界面吸引了3万多人围观。 这次“街头爆炸”的结果并不意外。 前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品牌《人文之宝》联合荆灵文化、锦鲤鱼那曲,以19.9元的价格发售正子公也《三国志》数字典藏,60秒销售额破99.5万元。 早在两个月前,出版业的第一个NFT(区块链的一个词条“非同质代币或不可替代代币”) )数字典藏——《二十年的故事》上架,售价19.9元,限量8888册,短短20秒售罄。 短短两个月,海峡出版集团、成都时代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相继尝试数字馆藏,集“图书知识版权+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运营”于一体,一试便成。 第一次亲密接触记者从新华文轩了解到,从项目立项到产品上市,他们只用了90天。 人民出版社文化创意部副主任匡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今年春节后,不少相关机构尝试与出版社合作,推出数字馆藏。 可见,挖掘出版社的知识产权“富矿”,是数字馆藏生产、运营、销售平台共识下“蓄谋已久”的事情。 “技术的影响往往是降维打击。 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的到来是无声的,却是势不可挡的。 在前两次互联网技术创新浪潮中,出版业借助互联网拓宽了发行和传播渠道,但版权也受到了盗版的极大冲击。 这一次,大家终于意识到先发优势的重要性,主动拥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 ”数传集团首席运营官陈说。 “60秒销售额破99.5万元”并不奇怪,匡锐说。 但记者还是挺惊讶的。“卖书不就是速度吗?”“一方面,正子公也的《三国》一直是非常热门的IP;另一方面,数字收藏市场火热。在和我们合作的平台上,几分钟就卖光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预测的是5分钟或者10分钟。 《新华文选》的编辑写了一段非常浪漫感人的话,记录了“数字藏书”的诞生:“人类在地球这个古老的星球上繁衍生息,以不同形式的书籍收藏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是宇宙中永恒延续的痕迹。 一群最了解区块链出版业的年轻人在成都的一个雨夜发起了一场“数字图书收藏”。 “玩法叠加,花样频出。当书籍成为数字馆藏,买家到底收藏的是什么?参与测试的出版商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 《二十年的故事》汇集了新世纪长江20年出版生涯的精华,从2000多本图书封面中精选了近700本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封面,包括姜文、张艺谋等电影和舞台上的瞬间;周、、等学者的脉搏...独有的区块链密码使该系列在每位买家手中都显得“独一无二”。 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易藏》数字馆藏,选取目前发现最早的围棋对弈记录——孙棋情古谱为蓝本,以科技赋予其独有的标识和归属信息。 文学杂志Harvest和Harvest APP发布了全球首个文学数字收藏盲盒。 他们邀请了梁、、毕飞宇、蒋等八位作家,每位作家发行了两本数字集:一本是静态数字集,即一张图片,内含创新设计的书皮和作者亲笔签名,放入“盲盒”供读者“开盲”收藏;第二种是动态数字集合,即视频。在静态图片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的原声音视频特效进行合成活动。 每个“盲盒”可以随机打开一个作家的静态数字收藏,收集指定数量的一个作家的静态数字收藏,然后合成一个作家的动态数字收藏。此外,还可以申请赠送作家的一部代表作品或一套完整的藏书,包括签名书。 封面、内容、图像、音频、视频...图书内容及其周边由链确认和认证,数字资产也被数字化。 有实体书或周边产品,也有数字码、影音文件、叠加玩法,数字馆藏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 出版业与元宇宙相连,未来可期 出版业将与元宇宙融合。“数字收集是开始。 ”陈敏·齐家说。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况瑞的认同。 “在未来的元宇宙交互场景中,数字馆藏的形式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但这一定是内容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虚拟世界里,实体书的形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想象空很大。 ”匡瑞说道。 在陈琪琪看来,出版业涉足数字馆藏有很多好处。 首先,出版业拥有庞大的优质资源;其次,数字馆藏能够准确、直观地数字化呈现传统出版物的IP或核心内容;第三,数字藏品的稀缺性,购买者的身份不可篡改,内容的唯一性,符合收藏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 “出版社要尽快赶上科技,为出版的融合发展和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打好基础。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区块链版权中心主任刘天骄说。 刘天骄还透露,他们中心牵头的“数字藏书票”项目下一步将推出全国各大出版社的优质图书和藏书票,包括小说、非小说、专业书籍、剧本、报告、日记、图书收藏、摄影、绘画收藏等。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次提及书籍时,我们会想到的不再是我们经常阅读的纸质书籍,也不是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的电子书,更不是博物馆陈列柜上斑驳残破的“旧宝”。 这是一串代码,一种增值资产。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