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链”动数据 长三角征信链探路可持续发展

区块链 加入收藏
数据,还是数据。  在《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家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中,大家普遍认为,做好征信业务,更好助力普惠金融业务落地,数据是关键的生命线。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数据共享与应用仍面临重重挑战。一
数据,还是数据? 在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众多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中,普遍认为数据是做好征信工作、更好帮助普惠金融业务的关键生命线。 然而,在实践中,数据共享和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共享时代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备受外界关注,从采集、获取到流通、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成熟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市场化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对数据共享犹豫不决。 在业内专家看来,现阶段“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同时借助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和合理共享,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如果能在政府的支持下搭建一个可信的平台,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征信的互联互通,帮助小微企业群体及时获得征信服务,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上述专家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牵头以长三角为基础进行试点,推进区域一体化征信联盟的连锁化。 借力区块链平衡安全与发展 与传统征信不同,“长三角征信链”主要是用替代数据来描述企业的信用状况。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借贷信息以外的数据统称为替代数据。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替代数据作为信用数据的补充,能够很好地描述企业的信用状况,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 参照长三角信用信息链综合信用信息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信用报告主要包括29条信息,包括工商基本信息、股东信息、董事、监事、高管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资产负债表主要信息、利润表主要信息、主要财务指标信息、纳税信息、海关进出口信息、水电缴费信息等。 有了这些可供选择的数据,银行可以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进而做出是否授信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缺乏借贷信息的首贷户和信贷“小白户”,多维度的备选数据更能增强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替代数据作为传统借贷数据的补充而存在。 苏洲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康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银行仅靠传统模式和线下营销,很难找到适合放贷的小微企业。 他说:“传统模式不适合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仅仅依靠信用、失信和惩戒数据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市场上还有大量的‘白户’缺乏信用记录,甚至没有信用记录。因此,需要能够收集反映小微企业经营行为的领先数据,形成客户营销指标,为普惠金融等金融机构提供营销客户支持。 与传统的借贷信息相比,多维度替代数据可以反映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等相关内容的持续经营行为,以更多维度刻画小微企业的画像,也更加完整清晰。通过对违约领先标签、行业指标、业务变化、法人和高管的深度刻画,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预警,降低风险和成本。 当然,相关部门自己拿出数据也不容易。 “一些数据源单位总觉得数据共享给企业征信公司有各种数据安全和泄露的风险,所以共享意愿低。 中国人民银行苏州中支支行信贷管理科科长尹桂梅告诉记者。 “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为征信行业创造的机会令人振奋,但一些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评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负面效应,需要业界在试验验证中逐步明确。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记者,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必须谨慎对待。 那么,如何保证上行数据的安全呢?尹桂梅介绍,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纯数字加密技术。每个数据源单元只能在链上存储数据汇总值,原始数据保留在数据源单元中,查询者无需访问原始数据即可查询到所需数据,可以解决信息源单元的顾虑,降低信息收集的难度。 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如何让数据在“链条”上合规、安全的流动,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是“长三角征信链”这个平台的生命线。 “作为长三角征信链的主要筹备机构,苏企征信于2020年1月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达的关于区块链技术在征信领域应用的任务。在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长三角征信链研发实验室。 姚康表示,“长三角征信链”将把提供这些信息的单位作为业务节点进行管理,在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拓展征信数据的维度,为小微企业提供完整的画像,进一步为推动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 作为同一个征信机构,杭州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磊也对记者表示,不必过于担心数据安全。 “信用链充分利用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上传数据哈希汇总,有效保证了数据共享全过程的透明性和可审计性,保证了数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可以说,针对信用链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潜在的数据安全风险,采取了各种措施。 “探索市场化,挖掘数据资源潜力 ”我们愿意为此付费。 在采访中,一家商业银行反复向记者强调,他们愿意通过付费来享受高质量的征信服务。 这也是大多数行业机构的普遍态度。 “高质量的征信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苏州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范俊斌告诉记者,“加入信贷链后,我行在授信审批时可以参考信贷链的更多信息,形成企业的初步画像,降低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难度,提高审批效率。 如果征信产品符合我们的需求,即使收费也是一笔好生意。 “征信机构也看好这片蓝海业务。 “目前长三角征信链的服务是金融基础设施,这些基础服务应该是公益性的。 上海伟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中伟表示,“但未来一定会探索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目前‘长三角征信链’还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数据积累和共享模式,都还在探索中。 邓中伟介绍,作为金融基础设施,“长三角征信链”已经建成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上行数据的丰富性、质量和应用上仍面临挑战。 他表示,目前各链条数据内容高度重复,税务、公积金、社保等核心数据的采集和清理存在差异。 在应用层面,目前主要是征信报告的查询方式,多用于辅助决策。但在支持商业银行线上产品开发、贷后管理等深度应用场景中,需要突破数据线授权、数据线调用、数据质量控制等诸多瓶颈。 “‘长三角征信链’的应用服务质量取决于上行数据。 天翼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征信”)副总经理谢杰告诉记者,同时,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资料,必须以合理合规的方式流通共享,才能发挥其价值。 用标准规范数据源是几乎所有受访机构的迫切诉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同来源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性和覆盖面也各不相同。 虽然这些数据为银行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和数据补充,但由于缺乏对各机构数据的详细描述,银行对数据在链条上覆盖的领域、数据覆盖范围、数据包含维度和数据来源缺乏了解,难以推动业务向下发展,数据的时效性和质量也有待提高。 多数机构表示,需要探索“长三角征信链”,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系统化管理数据,实现高效可靠的应用。 展望下一步的市场化发展路径,谢杰从数据、产品、服务等方面对“长三角征信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比如在数据层面,建议逐步推进市场化运营,让更多有合规数据的企业愿意加入,满足链上金融机构的实际场景需求,快速建立服务生态;在产品层面,建议供需双方“结对子”,加强方案研讨和加快应用,鼓励先行先试,探索适合“长三角信用链”的模式,开发具有信用链特色的信用产品。 “可以在信用链条中加入经营者的特征数据,帮助金融机构全方位、多维度地掌握企业的信用信息。 ”谢杰建议道 据他介绍,天翼征信可以依托母公司中国电信(601728),对运营商自身的供应链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 “我们首次提出供应链征信的概念,将现有的公共数据进行整合和补充,形成新的能力。未来,我们将与连锁金融机构合作,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他说 当然,除了安全考虑之外,各种组织也承认在共享数据时还有其他顾虑。 “组织越大,共享数据就越困难。直接原因是初期很难提供有效的考量机制。 一般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商业考量能力相对较弱,这主要是由于所有数据所有者对数据存储的收益和合法合规性的理解不一致。 "一家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告诉记者。 “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谢杰告诉记者,以安全多方计算和联邦学习为核心的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在保护数据本身不被外部泄露的基础上,实现多方计算任务,解决数据流通中兼顾“可用性”和“隐私性”的问题,进而为数据孤岛之间的价值流通搭建合规桥梁。 “平台在人民银行的支持和监管下,在各征信机构的公益导向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可以结合征信链平台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合理的市场化运营,让平台持续良性发展。 邓中伟表示,“在银行的实际业务发展中,各条线、各部门都接触了大量的数据服务商。 下一步要进行市场化探索,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加强探索,强调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特殊性,提高数据挖掘和模型处理的附加值。 此外,有机构建议使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对隐私计算任务进行调度,以满足应用层服务的智能性、可信性和稳定性,最终在信用链参与者中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