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稳定币的第三个技术标准(畅想稳定币的第三个技术是什么)
当前大家对于畅想稳定币的第三个技术标准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
在迄今为止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太坊ERC20技术标准一直是行业中稳定币的制作标准。
不管是USDC、GUSD还是TUSD都是以这个标准制作的。
ERC20标准不仅是稳定币的默认的技术标准,而且还是ST的默认的技术标准。
这个标准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标准比较适合于制作数字货币和数字证券,而且还是因为以太坊在市场中的广泛采用。
所以即使有一个在功能方面比ERC20更强的标准,它面临的被市场接受的困难也是巨大的。
ERC20作为稳定币的技术标准直到最近才受到最大的挑战。
而这个挑战就是来自于恒星体系。
恒星体系作为一种区块链技术底层,在此前也有公司在其之上制作稳定币和实用型通证。
但由于恒星体系本身的一些不足以及市场中非常小的接受程度,所以恒星体系始终未能成为一个区块链底层的有力的竞争者。
尽管恒星体系在2017年就开始同IBM的合作,但是因为这种合作还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所以恒星体系作为一个区块链技术底层依然没有在市场中产生影响力。
这种状况一直到延续到今天。
IBM宣布它与恒星体系合作向全球受监管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汇款业务。
现在已经有五家国际银行签署了合作意向。
此外,位于旧金山的一个创业公司Stonghold也宣布会基于恒星体系发行对标美元的稳定币。
而且这个稳定币将主要用于机构之间的转账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Coindesk报道,Stronghold的这个稳定币已经得到美国监管的口头赞同,正式的通知预期会在2019年内发生。
恒星体系的这两个进展一定会使它作为稳定币的一个技术底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
恒星体系也一定会很快成为继ERC20标准之后的第二个稳定币技术标准。
那么,在以上两种技术标准之外,会不会出现第三种技术标准呢?考虑到以上两种技术体系的局限性,我认为肯定是会出现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一种新类型的稳定币的出现,不仅需要这个稳定币的产生机制,而且需要有相应的流通结算机制。
比特币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数字货币,而且还同时出现了支持它流通结算的底层的区块链技术。
恒星体系不仅提供了产生数字货币的机制,而且也提供了支持它流通和结算的底层区块技术。
同样,第三种稳定币的技术标准同样也离不开支持它流通和结算的底层区块链技术。
以太坊作为支持金融产品产生和流通的底层技术基础的缺陷已经众所周知。
对于恒星体系来说,它的一个主要的不足就是其支持的不是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
金融业务中的各种业务规则和法规因此就无法通过智能合约实现。
所以恒星体系特别适合于货币这种最简单的金融产品。
但是当涉及到更加复杂的金融产品如ST时,它就无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我认为,未来的数字资产世界一定是一个数字金融网络生态(见我的文章,统一的交易所和银行生态,数字金融网络生态的结构)。
这个网络生态的技术基础一定是区块链技术。
现实中的资产和权益会通过ST的方式映射到这个网络生态中,并在这个网络生态中流通交易。
在这个网络生态中,稳定币一定是基于生态中的所抵押的加密数字资产并采用分布式的方式产生的。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稳定币会同各个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稳定币共同存在,共同在这个网络生态中流通使用。
因此,这个网络生态的区块链技术底层需要能支持ST的发行和流通,以及稳定币的发行和流通。
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不论是以太坊和还是恒星体系都无法满足这样的一个要求。
因此,一定会产生一个新的区块链技术底层用于支持稳定币和ST的产生和流通交易。
这样的一个技术底层,除了在性能、安全性和隐私等方面需要满足PFMI的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它一定是一个支持智能合约的图灵完备的系统。
由于ST必须满足各种金融和监管规则,所以只有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系统,才能满足以上各种要求。
其次,这个系统必须支持ST的中心化撮合交易之后的分布式的清算和结算。
未来的数字金融网络生态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用户可以自由地交易其拥有的可变价值的ST和自由地使用其拥有的稳定币进行支付和转账。
证券交易和货币使用的场景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
因此需要同一个技术底层支持证券交易后的清算和稳定币的转账。
第三点,这个技术底层肯定是开源的。
当前大家对于畅想稳定币的第三个技术标准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