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把碳中和说清楚了(谈谈碳中和)
下面由小编针对终于有人把碳中和说清楚了为您答疑解惑,希望能给您带来有一些有效参考。
什么是碳中和提到碳中和,你可能想知道:什么是碳中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究其原因,是什么让碳中和成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而采取的举措?这对我们每个人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又需要如何应对呢?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介绍碳中和的提出背景。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刚刚过去的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你是否也感觉到了气温有点特别?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2020年6月,北极圈内的一个西伯利亚小镇居然达到了38℃的高温!这也是北极圈内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
其实,不只是北极,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大约1.2℃,气温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预期。
也许你会想:全球平均气温仅上升1℃,能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要知道,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这会导致像巴厘岛、马尔代夫这样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的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岛上的居民将不得不迁往别处。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消失,接近墨西哥国土面积的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将变得极度紧张。
数千年来,地球的全年气候一直保持稳定。
正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地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气候的动态平衡,这也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地球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地球的整体环境将被完全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
所以,平均气温每上升1℃,都将对地球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见图1-1)。
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等,这些气体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使全球温度升高。
其原理是,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地面增暖后反射出的长波辐射却被这些温室气体吸收。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就好像给地球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使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能需求的上升是必然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例如用煤炭发电和供暖,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都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碳排放不可避免。
因此,解决发展与排放之间的矛盾、平衡二者的关系就成了关键。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对2020年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行动安排。
这一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之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控制在1.5℃之内(见图1-2)。
为什么要努力控制在1.5℃以内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若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将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例如,能够避免几百万人陷入气候风险导致的贫困,将全球受水资源紧张影响的人口比例减少一半,降低强降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减少对捕鱼业、畜牧业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提出碳中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积极响应《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做出减排承诺。
(1)摆脱能源对外依赖当前,我国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以石油产业为例,我国石油的进口量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对外的依赖程度攀升至73%。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前提下,未来对于能源的需求还将有增无减。
但事实上,我国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资源禀赋远远超过化石能源。
(2)促进全球产业链重构在碳中和目标下,产业链内企业间的经济交换,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产品与服务,也包括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量。
(3)推动资产重新配置伴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浪潮,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口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4)以气候外交提升国际话语权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替代行动,将重新定义21世纪的大国竞争格局。
(5)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技术研发与技术突破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
(6)创造新型就业机会就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碳中和带动了新型业务、新型企业、新型行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新职业、新岗位、新的就业机会。
(7)推动循环经济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需要生产体系、流动体系、消费体系的协同转型。
实现碳中和: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相信现在你已经对碳中和的概念,我国为什么现在提出碳中和,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有了基本的了解。
那么要想实现碳中和,究竟有哪些关键要素呢?我们将在本章中对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即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及多边共赢逐一进行讲解。
要素一:技术可行大力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路径。
为什么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如此重要?一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碳排放减量远远多于其他经济体: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中贡献较小,当前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尚未完全脱钩,因此在考虑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在保持经济发展贡献的前提下,以先进技术为重要依托,最终实现碳中和愿景。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以CCUS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气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中心的一系列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CCUS技术能够帮助高耗能行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技术、电气化技术的发展将加快传统化石能源的淘汰,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此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也将助力我国碳减排进程,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要素二:成本可控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考虑低碳与市场发展的平衡,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零碳经济将彻底重构产业链,这也意味着价值链的全面转型。
从几大高耗能、高排放的控排行业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将大幅提高能源供给与节能减排的成本。
短期来看,脱碳行动带来的“绿色成本”必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竞争劣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