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产生与信任重构(区块链的产生与信任重叠)
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的产生与信任重构的信息,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经济崩溃揭示了华尔街的信任骗局,涉及大规模的账本操纵现象。
银行家通过操纵公司账本的会计方法和手段,在财报季到来之际将一些债务剔除出账本,维持企业的高估值。
账本操纵暴露之后,人们长久以来建立的信任随之坍塌,这种信任危机随即从经济转移到了社会和政治层面,进而引发了全方位的信任危机。
出于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不信任,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于 2008 年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设计出比特币这一数字现金系统的原型,企图重新建立一种基于技术的信任关系。
该系统利用了密码学、时间戳、分布式账本以及共识机制设计,塑造了区块链的安全性、分布式、可追溯等特点,试图从技术角度解决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大规模协同问题。
在“社区信任”时代,传统社会以熟人社区为基本单位,其信任关系主要是基于小范围内的人际关系的人格信任,其集体信任的维护依靠所谓的心理账本,即人们共同的记忆。
因而传统社会的规模一般较小,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协作体系。
在“货币信任”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贸易的发达和城市的诞生,人类社会开始出现陌生人之间的大规模协作,这个时候基于货币的系统信任成为人类社会所必需。
货币信任依靠的是复式记账,银行则成为社会中心化的信用提供者。
然而2008 年雷曼兄弟操纵账本案让民众意识到现代金融业的会计工作如此复杂,且作恶成本很低。
为了解决复式记账法的易篡改等弊端,在中本聪以及后继者的推动下,我们将进入“算法信任”时代。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成为避免恶意篡改账本,重构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信任机制,从而让多方参与者在没有中介机构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信任化交易。
尤其在需要多方参与协同的物流领域,区块链有望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商业模式,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当前大家对于区块链的产生与信任重构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