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 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雏形
下面要带大家了解的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 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雏形,希望能给网友您带来不错的体验。
日前,在2019中国数字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雏形,形成了包括绿色金融标准、披露、激励机制、产品体系在内的四大支柱。
“我最近几年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主要是要应对环境问题,治理空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土壤的污染这些问题,要治理这些污染要花很多的钱,因此我们要动员很多社会的资本来参与绿色的投资。
”马骏在2019中国数字金融峰会上首先阐释了绿色金融的涵义。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8月,央行、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等35条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马骏指出,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柱之一是激励机制,有一些绿色金融的活动有环境效益,能够减污染、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达不到私营部门所要求的回报率,为了鼓励私营部门参与这些项目的话,必须要给一定的激励机制,降低它的融资成本,提高它的回报率。
“在这方面,人民银行和其他部委、地方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人民银行推出的绿色再贷款,为绿色项目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以及在地方层面推出了很多对绿色项目的贴息、担保等机制,都是有助于推动更多资金进入到绿色产业的激励机制。
”马骏介绍。
2019中国数字金融峰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导,由《国广财经》主办。
本次峰会上还发布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和《全国跨界数字金融联盟倡议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玖辉在峰会上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以及开放,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变革,都值得期待。
而未来数据是金融科技的基石。
随着行业体量的增加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数据被作为一种资产运营并在各行各业扩展应用场景。
数据会帮助金融企业重塑生产、决策甚至商业链条。
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影响下,金融领域的信息壁垒被冲破,金融业的竞争格局被改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能给网友您带来不错的体验。相关文章
-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绿色金融与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两大潮流
- 美股第4次熔断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推演(美股再次熔断)
- 欧洲监管机构将围绕加密货币展开监管行动(欧盟金融监管机构)
- 腾讯成立金融学院将推动区块链等领域的研究探索
-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陈波主任: 金融监管与创新如何相辅相成
- 金融创新必然要监管 监管部门怎么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框架?
- 值得收藏!《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人人都懂区块链读后感)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超主权的数字货币的诞生势必将会收到全局范围内极其谨慎的审视与监控
-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数字货币研究相关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
- 现阶段的加密货币就像38年前的金融衍生品(加密货币取代传统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