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采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演变之路
随着很多网友们针对于深度分析采用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演变之路关注越来越多,小编通过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整理出来相关问题的信息。
一、目前的基于法币的支付流程当一个用户向商家进行支付是,它可能采用现金或电子化的支付方式。
这两种方式在清算和结算方面的机制是不一样的。
当用户采用现金支付时,商家收到现金,商家马上就持有这个货币。
这样的支付流程被称为货款两清的模式(英文是delivery vs payment, DVP)。
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用户采用电子化支付时,可能是采用银行现金卡进行支付,可能是第三方支付工具如微信支付或Square,也可能是信用卡。
当用户采用银行现金卡进行支付时。
其被后的流程实际上是用户的银行向商家的银行转账。
但两家银行并不是直连的,而是通过一个银行之间的清算机构。
这个中心化的银行间的清算机构保证各个银行之间的清算正确顺利完成。
所以在用户支付商家的这个流程中,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双方各自的银行以及银行之间的清算机构。
相应地,这些机构也收取服务费用。
只不过这些服务费用通常比较小,不为人们所在意。
用户采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本质上是一个赊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短期的信贷过程。
信用卡公司不会向用户收费,但通常会向商家收取3%左右的费用。
这样高的费用对利润率非常薄的零售小商家来说,就是非常高的成本。
这样的支付方式背后的流程实际上是涉及4家机构,信用卡公司,客户的开户银行,商家的开户银行和银行之间的清算机构。
当用户采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系统实际上只是记下了这笔交易,不涉及资金的实际转账。
只是在机构之间的定期的清算时,才真正完成资金的划转。
二、未来的支付体系我认为未来的数字资产世界竟是一个数字金融网络生态(见我的文章统一的交易所和银行生态)。
在这个生态中,社会中的各种资产和权益都会以security token的方式映射到这个生态中。
生态中的稳定币一定是基于生态中的字数字资产抵押发行的。
这个稳定币就是这个生态中的交易媒介。
当用户进行支付时,稳定币是在交易用户之间直接进行转账,也就是DVP模式。
由于在这个生态中,用户的数字资产和稳定币都直接保管在用户自己在链上的钱包中,而不是托管在像银行这样的机构,所以不需要银行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来完成这个支付流程。
交易双方的成本因此大幅下降。
三、目前的基于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流程在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加密数字货币出现之后,就开始有创业项目利用这些加密数字货币在零售行业进行支付。
在北美和亚洲都有这样的创业项目。
这样支付的流程通常是客户用自己数字钱包中比特币在商家支付给商家设置的POS机。
当POS机服务商收到比特币之后,或是转入商家的比特币接收地址,或是马上在公开市场将比特币转为商家所接受的法币,然后转移到商家的银行账户。
估计Bakkt也会是采用这样的流程。
但这种解决方案的弊端在于,由于在业务流程方面依然需要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务,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中间成本。
四、基于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下一个流程我认为,在从法币支付转向数字货币支付的流程发展过程中,下一步的解决方案一定是采用基于法币的稳定币,在区块链支持的系统上进行流通:而且它会首先应用于跨境购物的应用场景。
1. 支付媒介目前的采用可变价值的加密数字货币进行支付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这就像中国的大妈在海外购物时,一个劲儿地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一样。
商家需要按照市场价格马上将人民币转换为当地的法币。
外汇价格的不确定性和中间的转换服务都会增加交易成本。
另外,这些加密数字资产体量小、波动性大、持有者数量少、使用成本高、并且主要的使用场景不是支付。
由于这些原因,这种支付方式的可行性非常小,第二种支付媒介的选择是基于法币产生的数字稳定币。
只要这些稳定币的生成机制有保证,这样的稳定币实际上是非常适合于支付场景的。
目前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稳定币包括USDC、TUSD和GUSD等等。
这样的稳定币潜在数量巨大、具有稳定性、价值与法币挂钩和市场容易接受,所以这样的数字稳定币非常适合于用于支付场景。
第三种支付媒介的选择是基于分布式方式产生的真正的数字稳定币。
这样的数字稳定币一定是将来会产生的,会同基于政府信用产生的法币稳定币共存(见我的文章从货币理论预测稳定币的发展方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