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或成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键路径(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数字货币或成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键路径方面的信息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 邬瑜骏导读:依照当前央行DCEP推进速度来看,2020年将成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元年,我国有望成为首发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
本文将从央行数字货币的架构、数字货币的定位、数字货币的功能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来阐述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场景。
今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端试运行。
同期,苏州相城区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将50%的交通补贴向苏州相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及直属单位的员工发放。
5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接受《金融时报》等记者采访,首次明确央行数字货币DCEP(后简称DCEP)项目正在深圳、苏州等地进行内测试点,并明确“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冬奥会场景也在测试范围的话,适配大型体育赛事的诸多应用场景,如酒店、超市、餐饮、区域交通等也将在探索之列,届时央行数字货币DCEP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支付)间的直面竞争将非常值得关注。
依照当前央行DCEP推进速度来看,2020年将成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元年,我国有望成为首发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会对商业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机遇与挑战何在?本文将从央行数字货币的架构、数字货币的定位、数字货币的功能出发,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来阐述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场景。
在数字货币的发行设计中,商业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一币、两库、三中心”是央行数字货币建立的基础,通过可控匿名的原则和100%的准备金机制,实现对于M0的部分替代,保证货币支付安全畅通、货币政策有效执行。
央行发行DCEP的模式与纸币发行模式一样,都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主体和双层运营模式,也就是说,央行通过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与央行一同维护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并主要负责向其银行客户提供数字货币相关服务。
在双层运营体系这个基础架构中商业银行就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银行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也就是说,发行时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
数字货币依然由央行信用担保。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首先,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
商业银行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成熟,在利用金融科技服务长尾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与商业银行进行密切合作,既可以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力量,又可以通过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实现系统与技术路线的优化及运行模式优化。
其次,市场也普遍认为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特别是避免风险在央行层面的过度集中。
如果采取单层体系由央行直接发行数字货币,则央行需要直面海量公众客户,面对大体量的公众客户需求,可能会造成央行在商业风险和操作风险上的过度集中,通过利用商业银行作为面对海量客户的服务主体,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保证数字货币的正常发行和有效运行。
最终,使用单层运营架构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的现象。
市场会普遍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央行信用背书,与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其竞争力占优。
数字货币如果由央行直接向公众发行,如果其受到热捧,可能引发对商业银行零售存款的挤出效应,增加商业银行在负债端对同业市场、同业资金的依赖。
因此可见,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目标是实现M0数字化,即发行一款具有央行信用的电子货币,实现逐步替代现金的货币属性。
从数字货币设计完成,到被民众普遍接受,再到完成替代现金的目标,央行数字货币将一直面临如何推广这一关键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将扮演重要角色,商业银行具有广泛的客户群体、成熟的线上线下基础设施、支付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的IT服务系统,能够为数字货币的推广提供资源和载体,因此央行设计数字货币的顶层架构时,就希望充分融合商业银行的优势,提升商业银行的参与热情,并借助商业银行的平台进行高效运营。
数字货币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市场竞争态势产生深远影响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模式产生影响,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DCEP降低了商业银行在货币流通和运营上的成本DCEP在货币运营上的降本增效有两个方面,首先,法币从造纸、印刷、切割、存储、运送,乃至ATM及柜台现金服务的整套流程全部转换成为在服务器中执行的数字运算,因此整体创造、流转、维护成本接近于零。
其次,由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密码算法等多种技术保障下的不可伪造性,央行数字货币的防伪成本显著低于纸币。
再次,数字货币减少了纸质货币在流动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央行数字货币脱离了物理实体,减轻了商业银行在现金整点调运及保管环节的人力物力支出,包括每日票币整理、捆扎和封装,损伤票币识别、挑选、上报、对调运车辆运行维护和押运人员培训,以及业务库建设开支,安全系统监测与维修,守库员管库员培训等。
最后,央行数字货币以加密数字串的形式出现,因此没有折旧、不需要物理空间储存,也不需要空间上的调运,将会极大减轻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成本,提升在其现金管理上的经营效率。
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影响商业银行向客户发放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中,客户需要用自身现金或存款进行兑换,对应央行数字货币的归属将会由商业银行发行库转换为客户(商户)的数字钱包。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数字货币不能直接使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因为传统账户存取转账,商业银行需要调用账户所有者真实信息,无法完成数字货币所需要的匿名要求。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需要利用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并将数字钱包作为一类特殊账户嵌入在商业银行的传统账户体系基础中。
嵌入的数字钱包不构成商业银行的负债,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向客户投放数字货币的过程,将会部分代替流通中的现金或存款,央行数字货币作为基础货币M0的一种新形态,将导致基础货币M0中的现金减少,如果居民将所有现金存储于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账户中,数字货币将完全替代流通中的现金。
因此,与传统银行存款采用的“部分准备金”体系不同,DCEP要求金融机构保持100%的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缴纳100%的保证金后,中央银行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库向商业银行库转移相应金额的DCEP。
因此,如果DCEP货币仅仅是作为支付流通中使用的货币,只“躺”在数字钱包中不进入信贷市场的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衍生存款或货币乘数效应。
如果未来数字货币进入信贷市场,即开发出数字货币的信贷产品,未来仍然会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因此,未来依然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由此机制可见,数字货币在替代现金的同时也替代活期存款,由于其特定的发行方式和全额准备金政策将会压制货币乘数,控制信用扩张程度,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和贷款规模,令商业银行的利润承压。
因此,央行在设计数字货币钱包时,会部分借鉴支票账户的模式,将数字钱包中的资金设定为低利息或无利息状态,从而将数字货币账户仅定位为一个“支付”账户,尽量和商业银行的“储蓄”账户区分开,以避免冲击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息差的影响结合上面的阐述,如果初期数字货币计息,且利率为正,持有DCEP将会产生利息收益。
如果数字货币利率设定过高也可能恶化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推升银行业资金成本。
因为在资金批发端方面,数字货币的利率有可能超过存款准备金利率,成为新的利率走廊下限,批发端利率走廊下限的提升将会提升商业银行资金投放的最低收益率:而在零售端,数字货币计息将会导致客户传统存款比例下降,从而迫使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推高资金来源成本。
综合来看,由于存在存款准备金利率,资产端最低收益率的提升将会小于负债端资金成本的提高,因此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可能承压。
数字货币或成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键路径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网站搜索,相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