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平台OR生态平台(泛在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大家对于杂谈: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平台OR生态平台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
最近和一些朋友交流的最大感受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其实对“平台化生态”和“技术平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
比如国网公司现在在提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大家更多的是侧重于其技术内涵。
所以这里写一些我的思考心得,泛在电力物联网和生态化平台之间,到底将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心得一:生态系统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构成了一个生态,如下图所示(池塘生态):在一个生态里,每一个组成部分都不是独立的,它依赖于别的组成部分提供养分(输入),也为别的部分提供养分(输出),这些部分相互耦合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把池塘看成一个生态平台,里面相互构成“生化反应”的这些组成部分才是关键,而且你无法孤立的看待每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整体才是一个生态系统。
就像你放了一池子水(构建生态平台),但是如果没有考虑里面如何构建这种互为因果的系统,就成为一潭死水(系统没有构建)。
心得二:生态系统的构建核心是建立微生态我用小鱼缸养过热带鱼,热带鱼养殖的第一步不是放鱼,而是构建硝化系统,也就是在缸里培育硝化细菌,只有这个微生物环境确立了,鱼的排泄物才能被细菌分解,细菌才能释放出氧气供鱼生存。
那么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第一步是如何培育那些最不起眼的微生物,实现最简单的一个价值闭环(输入-输出的自耦合),至少从目前来看,围绕设备的运维才是这个微生态建立的第一步,再往大了说,围绕能源的运营(Operation)是建立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因为它和微生物环境一样,是维持系统稳态的基础结构。
而电网企业目前的综合能源服务,之所以不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只关注了建鱼缸(泛在电力物联网OR综合能源服务软件平台),放鱼(园区多能互补、分布式光伏、节能工程),却忽视了微生态的构建。
所以这个思路的操作,就像买了鱼缸直接放鱼一样,鱼过几天就容易憋死。
心得三:微生态的建立,核心在于养,而不在于喂鱼缸生态系统的建立,在于硝化菌群的培养,方法很简单,买几只死虾,埋到鱼缸底泥里,然后保持适度的光照,水温,适当换水,等待这些菌群慢慢成长(水从浑浊变到清澈)。
过一周左右放几条小鱼做敢死队,一般情况下它们存活几率不高,他们的尸体也成为菌群培育的孵化基地。
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放一些小鱼小虾进去,基本上就能存活,这个生态就慢慢构建了。
这是一种孵化的形态去培育微生态进而构建稳定的大生态系统闭环。
如果一味的猛喂(大投资大基建),鱼缸会一直很浑浊,甚至出现富营养化(各种藻类疯长导致鱼缸缺氧),无法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种生态的建立,核心在于培养培育,而不是靠外力催熟。
心得四:当我们讨论生态时,技术是在哪个层级当我们讨论平台这个词,其实是在不同的层级上,生态平台和纯粹的技术平台完全不是一回事。
个人认为,整个生态系统是由五层构建的:1、技术平台及终端。
比如4G或者无线专网,智能手机和智慧能源终端。
他们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物理基础。
2、技术平台的运营。
比如网络和平台的管理、优化、通信安全可靠、系统性能等。
3、生态平台。
即B2B和B2C业务平台。
比如淘宝或者电动汽车服务平台。
他们更侧重于业务生态的构建,或者叫做业务功能加业务应用。
4、生态平台的运营。
基于生态平台的业务功能,建立合理的规则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比如淘宝运营(查处假货,聚划算,蚂蚁金服等)。
5、生态系统。
即各种形形色色的卖家和买家(需求方和供给方),构建了丰富的生物形态。
心得五:生态系统构建,五个层面都要考虑当我们在构建生态系统的时候,五个方面都要考虑,下面四层,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支撑,也需要上一层提供需求和指导。
所以泛在物联网的建设,不能脱离开上面几层的业务布局和业务规划,离开了具体的业务价值闭环、生态构建,泛在物联网容易陷入技术-成本的自我循环,而无法思考谁为什么价值买单的核心问题。
因此在技术方案和路线选择上也可能出现偏差。
就目前而言,生态系统构建最难的是生态平台和生态平台的运营,比如电力市场体系的建立、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公平监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现货生态的建立。
而在竞争性业务的市场生态建设方面,比如综合能源服务,更重要的是如何切中客户真实的需求,构建起线上线下的互动,特别是如何在软服务方面构建起微生态,把更多的主体牵扯到协作的网络中,并且逐步形成数据积累,突破数据壁垒。
这种微生态的培育,仅仅依靠规划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价值闭环、业务联盟、轻量化紧耦合迭代、线下营销服务等这些关键环节的推动。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