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解读)
随着很多网友们针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关注越来越多,小编通过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整理出来相关问题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处置措施,落实处置资源,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金融稳定目标】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是保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发挥关键功能,不断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单体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三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高效权威、协调有力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相互促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第四条【维护金融稳定的原则】维护金融稳定,应当坚持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公平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防范道德风险。
第五条【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职责】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负责统筹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研究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指挥开展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
涉及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责任,落实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议定事项。
第六条【地方政府职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或者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要求履行本行政区域内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打击辖区内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
第七条【保障基金职责】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和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履行风险监测、风险处置等职责,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要求参加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第八条【监察审计监督】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依法对维护金融稳定工作进行监察和审计监督。
第九条【信息传播管理】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披露金融风险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金融风险误导信息和虚假信息。
第二章 金融风险防范第十条【持牌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设立金融机构,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第十一条【风险防范主体责任】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审慎合规经营,在批准的业务和区域范围内开展活动。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股权架构,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第十二条【股东和实控人准入】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具有良好的资本实力、财务状况和诚信记录,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审慎性条件。
非金融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主要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还应当具有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清晰的股权架构以及健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第十三条【股东和实控人禁止行为】金融机构的股东应当以自有资金出资,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金融机构的股东不得虚假出资、循环注资、抽逃资本,不得违规占用金融机构资金。
金融机构不得隐瞒真实财务数据或者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金融机构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违规转移金融机构资产,不得滥用股东有限责任和实际控制权损害金融机构、其他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不得以股权代持、隐匿关联交易等方式掩盖实际控制权。
第十四条【股息红利分配要求】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融资的非金融企业不得通过分配股息红利损害或者变相损害债权人、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恢复与处置计划】符合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明确重大风险发生时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和有序处置的方案。
第十六条【地方政府行为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不得违反规定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人事任免等事项。
第十七条【监管合力】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覆盖主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治理机制和基本制度,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建立所监管行业、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行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依法监测行业金融风险。
发现可能引发重大金融风险的事件、情形,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按照程序向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报告。
第十八条【信息报送与共享】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建设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并依法向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共享数据资料。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地向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报送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风险状况、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财务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信息。
第三章 金融风险化解第十九条【风险化解主体责任】金融机构发生监管指标异常波动等风险情形的,应当区别情形依法采取降低资产负债规模、暂停有关业务、清收盘活资产、补充资本、暂停分配红利、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等措施主动化解风险,同时改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地方政府风险化解职责】地方人民政府对可能影响区域稳定的金融风险,应当区别情形在职责范围内采取下列措施主动化解:(一)支持金融机构清收处置资产和追赃挽损,依法打击逃废债务行为:(二)协调组织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实施债务重组:(三)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四)及时澄清误导信息和虚假信息:(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监管部门早期纠正和监管】金融机构发生监管指标异常波动等风险情形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应当提出风险警示,可以约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或者监管指标恶化、危及自身或者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区别情形按照职责分工采取下列措施:(一)限制高风险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二)限制分配红利,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其他收入:(三)限制资产转让、控制重大交易授信,责令出售部分资产、降低杠杆率:(四)发生影响持续经营的事件、情形的,责令对资本等损失吸收工具实施减记或者转股:(五)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六)责令按照恢复与处置计划等要求限期补充资本:(七)责令调整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八)责令负有责任的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其股东权利:(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金融机构经验收达到整改要求的,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应当解除或者终止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二条【存保早期纠正】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早期纠正措施。
投保机构未按照要求改进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提高存款保险费率。
投保机构符合接管、重组、撤销等条件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处置。
投保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建议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实施处罚。
第四章 金融风险处置第一节 处置工作机制第二十三条【金融风险处置】为处置金融风险,处置部门可以依法实施促成重组、接管、托管、撤销或者申请破产,实现被处置金融机构恢复正常经营或者平稳有序退出。
第二十四条【责任分工】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分工按照下列原则确定:(一)被处置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承担风险处置的主体责任,被处置金融机构应当穷尽手段自救、切实清收挽损,被处置金融机构的股东依法吸收损失:(二)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依法履行风险处置、行业救助职责,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平台作用:(三)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处置辖区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非金融企业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按照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要求牵头处置的其他金融风险:(四)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负责处置所监管行业、机构和市场的风险,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五)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六)财政部门依法参与处置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按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金融风险处置提供支持。
第二十五条【重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负责认定风险外溢性强、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可能严重危害金融稳定的重大金融风险,统筹指挥开展应急处置,议定处置方案,按照程序报批后实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能给网友您带来不错的体验。相关文章
- 全球数字货币市场潜力与风险并存(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市场)
- 邓建鹏:稳定币Libra的风险与规制路径(Libra币)
-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绿色金融与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两大潮流
- 美股第4次熔断后: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推演(美股再次熔断)
- 欧洲监管机构将围绕加密货币展开监管行动(欧盟金融监管机构)
- 腾讯成立金融学院将推动区块链等领域的研究探索
-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陈波主任: 金融监管与创新如何相辅相成
- 金融创新必然要监管 监管部门怎么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制度框架?
- 值得收藏!《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人人都懂区块链读后感)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超主权的数字货币的诞生势必将会收到全局范围内极其谨慎的审视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