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艳强对话胡凯:智能合约距离智能还有多远
你知道时艳强对话胡凯:智能合约距离智能还有多远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对话时间:9月26日18:00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078对话嘉宾:胡凯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北航分布式与移动计算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时艳强布洛克科技创始人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本期速览:北航计算机学院的胡凯教授在分布式计算、智能合约以及形式化验证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发表了50余篇SCI/EI相关的论文,与胡建平先生主编了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分布式计算方面的国家级教材《分布式计算系统导论》。
胡凯教授做客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给大家关于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做了一期精彩分享。
胡教授长期对分布式计算理论和技术开展研究,他讲到,2000年以来分布式计算技术有很多巨大的进步,比如网络计算、集群、网格技术、云技术、移动计算、P2P网络等,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社会生态甚至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区块链也是分布式技术最新的重要发展。
分布式系统特点是没有全局时钟、计算行为并行、可故障容错并满足一定程度透明性地协同合作求解目标,其基本理念是:复杂集体行为可以通过简单个体的自同步来完成。
建立互联网思维和分布式思维是理解和研究区块链的基础,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到了很多很好的思维方式。
区块链技术也是分布式的一种新的发展,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它融合了很多前沿技术,包括非第三方数据共享,信誉提升,时间轴数据库,价值网络等。
但从社会层面看,和以往信息技术不同,区块链又不是一种单纯技术,它涉及和解决了经济,哲学,法律,文化等社会领域问题,成为一种构建社会各种形态和技术的桥梁。
智能合约早在比特币区块链诞生10年之前的1994年,就由密码学家尼克.萨博先生首先提出了,但始终没有推行起来,主要因为它需要一个受信任的计算执行环境,而区块链正好满足了这么一个需要。
因此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结合成为了第二代区块链的显著标志,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智能合约的目前水平,胡教授认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型智能合约:也称链上代码(chaincode),如以太坊上大多数项目,只是可操作性代码,形式和内容简单,基本没什么智能:第二类是契约性智能合约:是表达契约关系、控制数字资产的代码,如网络购物、租赁、遗产等合约,更为复杂,有一定承诺和约定的智能表达:第三类是代码即法律合约,具有存证和判据,符合法律规制或法律的代码化,是更智能,更高级的合约,将极大影响互联网世界法律秩序的建立和自动判别。
应该说,无论是哪一种,智能合约都是代表了区块链上主流的、大规模的应用,智能合约技术是区块链革命中最重要的因素。
现在智能合约还出在早期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最先把智能合约引入到区块链的以太坊,也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
经过研究探索,胡教授提出了智能合约工程(SCE)的概念,在形式化验证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
虽然现在的智能合约还不“智能”,但是这也是正常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智能合约,国家层面去考虑设置相关课程甚至专业,对智能合约的发展都有很大推动作用,就比如现在有很多培训机构和区块链学院,也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
目前区块链的各种落地项目和应用都离不开智能合约技术了。
未来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我们可能只需用自然语言表达需求,或利用专业人员提供的契约模板,系统就能自动可信智能合约,届时智能合约将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发展。
开场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
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53期,主题: 智能合约距离智能还有多远。
嘉宾:胡凯。
胡凯,北航计算机学院教授,北航分布式与移动计算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市计算机学会理事。
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法国雷恩一大客座教授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布式计算系统、区块链技术和形式化设计与验证方法。
主编了国内分布式计算权威教材《分布式计算系统导论》,是国内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早期研究学者之一:智能合约工程(SCE)和验证即服务(VaaS)等概念和理论方法的提出者,主持完成国内多项重要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863重大项目、国家核高基及多项大型工程,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
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胡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时艳强对话胡凯:智能合约距离智能还有多远的相关信息,本文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