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Token经济学 · 货币、商品与需求》(解析token)
导语正文部分可能需要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这里先做简单归纳:1、在商业活动中,商业主体仅需要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用户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财富,不需要考虑具有外部性的货币因素。
商业循环中,投资者、公司以及用户三方构成“股权-货币-商品”的两大循环,形成逻辑的自洽。
2、在货币逻辑中,货币发行主体通过先提供货币职能工具,然后才有了货币的价值支撑。
在货币循环中,货币发行主体、经济体和外部市场三方构成了“货币-商品-货币”的两大循环,完成了更大范围内价值链的逻辑自洽。
3、通过上面的两部类分析,如果公司变为平台,用户变为经济体,这样便会形成一种三市场循环体系,即商业循环与货币循环构成一个大循环。
但是,该大循环仍然以商业循环为基础,以货币循环为外延。
货币发行主体在掌握了货币权力的同时,将会面临货币学不可能三角问题,如果看作是商业存在,盈利性将具有不确定性。
4、Token本质上并不具有创新性,很多情况下是原有金融工具特征的再组合。
在现有体系下,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货币,其二是含息债券货币化,其三是优先股。
5、金融工具不是财富创造的主体,却是价值和财富的标示工具和转移载体。
正文本文承接上篇文章----《Token经济学 · 谁的币安与币安的货币动力学》。
上篇文章,以币安交易所在理想情况下的条件作为分析样本,分别得出了以下结论:否定了币安回购币安币的必要性:否定了市场认为币安币是股权的幻想:分析了8种理论模型,得出了在法币条件下币安作为商业存在下的利润存在不确定的必然结果: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币安币在币安平台上的循环机理与央行吞吐货币具有类似的机制等。
本篇文章,不再仅限于币安交易所模型的分析,将拓展到诸如以太坊等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下文,将主要揭示诸如以下问题:Token的本质、Token的价值来源、Token循环机制等问题。
商业的逻辑#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在人类未涉足的一片海域,基于谁发现谁拥有海岛的原则,如果A在这片海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率先发现了一座未知岛屿,并且这座岛屿产大陆居民所需要的水果、鱼产等,那么A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如果该岛屿所产水果、鱼产等,在大陆那边同样也有并且是同质产品,则A可以根据大陆的货币来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进行估值。
如果该岛屿所产水果、鱼产等,在大陆那边没有但是为大陆居民所需要,则A获得定价权,可以根据需求供给关系对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进行估值。
如果该岛屿所产水果、鱼产等,在大陆那边同样也有并且是同质产品,但是,该岛屿的水果、鱼产等品质不佳,产量较少,则A前期的努力无法获得必要的财富。
#商业循环在公司制出现以前,投资者与企业运营者同属一个主体,即企业所有者与企业运营者为同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公司制出现以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运营者分离,即企业所有权开始单独形成一个市场,企业运营者则专注于企业的管理与运营,行使代理权。
因此,通过股权-货币关系,在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形成一套两部门的循环:通过商品或服务-货币关系,在用户与公司之间,也形成一套两部门的循环:两个循环通过公司制度完成一个商业循环,其中,商品服务关系由该循环的内部性决定,股权关系也由该循环的内部性决定,但是,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则由外部性决定。
所谓内部性,指仅由该循环内的利益关系主体所影响和决定,比如商品服务关系由该公司和其用户所影响和决定,股权关系由该公司与其投资所有者所影响和决定。
所谓外部性,指不由该循环内的利益关系主体所影响和决定,而是由外部的循环逻辑所决定,比如现行下的商业公司仅需要做好内部性的两大循环,而不需要考虑具有外部性的货币因素(不考虑汇率波动和套汇等因素)。
#商业的逻辑商业的逻辑来源于需求端,需求创造价值。
商业行为,通过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提供用户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财富。
在现行商业逻辑下,无论是两个小循环,还是整个大循环,参与主体无需考虑价值的尺度问题,通过“拿来主义”利用外部性的货币,可以使整个商业循环进行运转。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外部性的货币如果出现问题,同样也会对商业循环构成威胁。
商业循环选择外部性的货币,通过让渡部分权利,便捷地利用了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商业的逻辑,同时,从国家角度而言,各个商业循环都让渡部分权利,选择使用统一的货币,使得更大的商业循环成为可能。
货币的逻辑#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在人类未知的一片海域,基于谁发现谁治理海岛的原则,如果B在这片海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率先发现了一座未知岛屿,并且这座岛屿产大陆所需要的矿石、橡胶等,那么B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如果B选择发行自己的货币,并且该岛屿所拥有的资源比大陆同类资源品质更高且数量更多,基于开放贸易原则,B可以通过自己的货币来货币化资源并与大陆贸易来实现财富。
如果该岛屿所拥有的资源与大陆资源同质且数量较少,基于开放贸易原则,B可以选择使用大陆的货币来货币化资源,但是需要放弃货币权力:B也可以选择发行自己的货币,但是该货币需要面对大陆货币的强势冲击。
#货币循环在货币发行主体-经济体之间,货币发行主体通过为经济体提供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功能的货币,经济体通过永续税收为货币提供价值支撑,完成一个经济体内的货币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经济体内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与服务,采用同一套衡量系统,不再考虑价值尺度等问题,构成经济体的大循环:货币发行主体不需要先存在自有资产再决定发行货币,而是先通过负债货币化,再通过税收体系来完成货币的价值支撑。
在货币发行主体-经济体之外,外部市场存在着同样的逻辑。
当外部市场与该市场存在贸易与交流需求时,外部市场则需要与该市场的货币发行主体进行货币交换,完成使用该市场的本位币与该市场的经济体进行商品与服务的贸易需求。
因此,在货币大循环中,在多个经济体系下,存在着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交流需求,对应的货币交换市场便是这种需求的展现。
如果把使用本位币完成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商业内容看作一个经济体系内的商业循环,则在货币循环中存在着两个小循环,一个是货币发行主体-经济体的商品-货币循环,通过货币-税收的逻辑完成:一个是货币发行主体-外部市场的货币-货币循环,通过商品-货币的逻辑完成。
无论是商品-货币循环,还是货币-货币循环,整个大循环的基础在于经济体的繁荣程度,当经济体繁荣时,货币不足则会使得资产无法完成货币化,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缺乏将抑制经济体的发展:当经济体萧条时,货币过多则会使资产泡沫化,货币的泛滥使得价值尺度失衡扰乱经济体的正常发展。
#货币的逻辑货币的逻辑来源于供给端,供给产生价值。
货币行为,通过为经济体提供一套完整的价值基准,使得经济体内的各利益主体不需要自己发行货币,通过“拿来主义”直接使用现有的货币体系,使得整个经济体内的大循环成为可能。
货币的产生,以美联储为例,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端是大量的美国国债,负债端则是美联储发行的美元:美国国债由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发行,以政府税收做担保,政府的支出最终变为私人部门的收入,私人部门的收入会通过财政税收完成对美国国债的价值实现。
如果把美联储、美国国会和美国政府看作一个货币发行主体,则货币的创造逻辑中,财政先于货币,支出先于收入,通过为整个经济体提供了货币的职能,然后才有货币的价值支撑。
而货币的本质,则是货币发行主体以自己远期的流动性贴现以满足即期的流动性需求的负债,而对手方则是以即期的流动性换取远期的流动性+利息。
Token的逻辑#一个思想实验假设在人类未涉足的一片海域,基于谁发现谁拥有的原则,如果C在这片海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但是这个大陆上仅有各种基础设施和精神产品,没有生物性资源甚至没有水,那么C的处境是什么样的?如果C选择以旧大陆货币作为货币,通过一些列方法让更多的人来新大陆消费和利用这些资源,但在很多关键环节收取费用,则C可以实现财富。
如果C选择发行自己的货币,通过一些列方法让更多的人来新大陆消费和利用这些资源,但规定必须使用自己发行的货币,则C需要兑换旧大陆货币来换取旧大陆的各项资源,才能实现财富。
#Token循环在商业循环中,仅需考虑投资者、平台(公司)和经济体(用户)三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的两个循环,在该循环中,平台是以公司的形式呈现,公司对应的是用户,不存在经济体。
当前大家对于【深度】《Token经济学 · 货币、商品与需求》都是颇为感兴趣的,那么小编也是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以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