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区块链”融合发展与应用白皮书》全文发布
该白皮书针对各领域给出了“5G+区块链”典型融合应用的痛点和运用场景的剖析,分享了5G和区块链相互赋能,相互助力,相辅相成的观点。
11月6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物联网(TC10)举办的「5G与C-V2X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与中兴通讯(ZTE Corporation, 0763.HK / 000063.SZ)共同发布《“5G+区块链”融合发展与应用白皮书》。
该白皮书通过对5G技术特征和现状,以及区块链技术特征的分析与洞察,从5G接入网络、5G通信设备和网络管理、5G通信应用与业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需求分析和阐述,针对各领域给出了“5G+区块链”典型融合应用的痛点和运用场景的剖析,分享了5G和区块链相互赋能,相互助力,相辅相成的观点。
从「5G+区块链」融合发展面临挑战出发,该白皮书还总结了两点发展建议。
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网络基础设施,促进通信运营商间的基站共享、频谱动态管理和共享,调动用户将身边的电子产品打造成可以进行传输的微基站,实现宏微基站的协作。
在当前通信运营商网络建设资金压力下,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安全、智能合约的特点,实现运营商间及运营商与用户间网络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帮助通信运营商广泛建立5G相关基础设施,推动5G的快速落地和发展。
二是5G与区块链结合加速应用发展:在物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控制、智慧城市等领域,5G的万物互联可以实现实时快速地传输硬件数据,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安全、可溯源、零知识证明技术能为设备与设备间大规模协作提供去中心化的解决思路。
5G与区块链结合,将加速应用场景的落地。
该白皮书还提到,随着5G网络的建设和技术的更新,下一代6G网络通信技术也搬上日程。
6G愿景将使人类进入泛在智能化社会,但同时6G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提升网络容量、频谱效率、系统覆盖、能量效率等。
传统专用频谱分配方式,使得频谱资源分配已满且利用率低下,导致移动通信系统面临频谱需求高但频谱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
6G将通过智能化灵活频谱共享技术,解决频谱分配专用造成的利用率低下难题。
在安全方面,6G引入可信机制具有内生安全的网络,而区块链技术在解决频谱共享技术及网络安全方面,都将能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通过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
目前,中兴通讯已全面服务于全球主流运营商及企业网客户。
随着全球首批5G规模商用部署展开,截至2019年9月底,中兴通讯(ZTE Corporation)已在全球获得35个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主要5G市场,与全球60多家运营商展开5G合作。
以下为白皮书全文内容:前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作为新型通信技术,5G将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 10 倍于 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
近年来,区块链以其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新型计算机技术,去中心化、全网记录、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技术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技术浪潮。
在 2019年 10月 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区块链与 5G都是新型技术,二者结合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已日益凸显。
5G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一样,为庞大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它也带来了更为高效和可靠的传输速度。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隐私保护的技术工具,协助5G解决可靠、安全、隐私、信任等问题,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服务效率,创新商业模式。
5G 和区块链有效地融合,将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联通研究院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5G+区块链”融合发展与应用白皮书》,参与编写的专家主要有(按名字的拼 音字母排序):加雄伟、黄峥、穆晓君、孙进芳、王亮、杨开敏、严斌峰。
本白皮书系统地分析了 5G和区块链的主要技术特征及发展现状、以及 5G与区块链的主要融合技术特征,着重介绍了 5G与区块链融合带来的技术与应用提升,最后对 5G与区块链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与业界分享,切实提升 5G与区块链融合发展与应用水平。
一、概述1.1 5G 技术特征和现状1.1.1 5G 技术特征相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具备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的连接数、更快的移动速率、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
表 1给出 4G和 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
5G不仅是移动通信的一次升级换代,更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跳出了前几代通信网络主要面向人服务的范畴,更关注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强调要更好地支持行业应用与万物智联。
5G支持三大类典型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主要追求人与人的极致通信体验,对应于 3D 和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高可靠低时延(uRLLC),主要面向如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海量物联(mMTC),主要体现物与物的通信需求,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场景。
5G三大类典型应用场景对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速度问题,而且对功耗、时延等也有要求。
在这三大类典型应用场景下,5G具有 6大基本特点:(1)高速度相对于 4G,5G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度。
网络速度提升才能在面对 VR/AR等超高清业务时不受限制,对网络速度要求很高的业务才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5G基站峰值速度要求不低于 20Gbps。
随着新技术使用,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 5G的高速网络下, 用户可以每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也可以在线观看 VR视频。
这样的高速度给未来对速度有很高要求的业务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2)低时延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属于5G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应用场景。
在传统的人与人通信,甚至人与机器通信时,对时延的要求不高,因为人的反应是较慢的,也不需要机器那么高的效率与精细化。
而无论是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还是工业自动化,都是高速度运行, 还需要在高速中保证及时信息传递和及时反应,这就对时延提出了极高要求。
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 1毫秒,甚至更低,这就对网络提出严酷的要求,而 5G是这些新领域应用的必然要求。
《“5G+区块链”融合发展与应用白皮书》全文发布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网站搜索,相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