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发布 可展示碳排放、碳交易全环节
1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27家单位在京发布“长安链”软硬件技术体系,这是我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将有力推动数字
1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27家单位在京发布“长安链”软硬件技术系统,这是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系统,将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同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电网公司也发布了基于“长安链”的应用场景,涵盖供应链金融服务和碳交易。 此次发布的“长安链”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空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和企业联合研发,具有自主可控、柔性组装、软硬件一体化、开源等特点。 反量子加密算法、可管理流水线共识、混合碎片存储等十余个核心模块全部自主研发,事务处理能力达到10万TPS,居世界领先水平。 27家单位还发起成立了长安链生态联盟,并发布了联盟首批重点应用场景。 中国建设银行发布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搭建了基于“长安链”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平台,为百余家城商行、千余家农商行、数千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交易应用场景,绘制了“长安链+碳交易”的生态网络蓝图,可以展示碳排放和碳交易的全过程。 作为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共同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微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发院推出北京冷链,全市统一的冷链食品追溯平台。该平台依托区块链、电子编码等技术,采用统一标准追溯码,“一码到底”打通冷链食品来源、生产、加工、流通、仓储、消费等环节的数据链,使冷链食品信息共享、可追溯、可查询。 截至1月24日,“北京冷链”累计记录进口冷链食品28801件,涉及98个国家和国内31个省份,流通总量294820.1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