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计算机 > 区块链

区块链

碳资产市场启新章 区块链助推我国“双碳”目标达成

区块链 加入收藏
在2014年4月,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
2014年4月,中国NPC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环境日。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纵观人类文明史,生态的繁荣导致文明的繁荣,生态的衰落导致文明的衰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国各地环境“颜值”普遍提高。 谈及未来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闫刚表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强化减污减碳的合力。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保证国家有效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两高”产业新上项目,大力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做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中国力争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在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时间表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 从全力推进“双碳”目标,到携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各方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再到疫情后助力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国都是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积极分子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碳市场被视为运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的风向标 为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任务要求,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拉开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大幕。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碳排放登记机构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酝酿了10年的全国碳市场终于开始运作。同时标志着中国碳排放权市场和碳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生态环境部正式出台政策后,统一排污权市场建设正式启动,从电力行业先建立全国市场,明确配额分配机制,完善强制减排制度,再到覆盖区域扩大到全国,增加处罚条款。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透露,生态环境部已组织相关单位完成网上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网上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网上交易。 刘友宾表示,中国碳市场覆盖40多亿吨排放,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碳市场。 碳排放权市场(或称碳交易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总称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碳排放权市场不仅包括排放权交易,还包括能够产生额外排放权的项目(各种减排单位)以及与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衍生品。 从强制减排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到自愿减排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为典型例子,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同地区对碳排放权市场建设的减排责任和态度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法规,因此各地区很难就碳市场建设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易链科技董事长朱浩兵先生提出了碳减排过程中的两大挑战:1。缺乏可靠的碳排放数据库。 具体来说,碳排放数据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数据库的集中化导致碳排放交易缺乏统一可靠的基础数据。 2.公民的关注和参与远远不够。 目前,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关联,对个人来说,缺乏持续的动力。 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适合支持环境权(碳权等)交易的可行性。),朱浩兵先生也提出了两个或者说是可执行的方案:可信数据和激励机制-1。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数据收集模式。 在数据生成方面,数据可以包括电力数据、天然气数据、其他数据等。、以及5G、NB-IoT、Mesh等各种新技术。可以在传输模式中采用。 在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形成统一的计算、转发、存储等能力并持续沉淀数据后,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政府、协会、环保组织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决策,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约定的执行策略。 有了这样的框架,才能很好地承载实现完整性、透明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一致性,避免重复核算的基本能力,从而促进碳权的转让和资金的合理配置。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综合能源大数据平台,可汇聚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监管等多口径数据,为碳交易所、能源权交易所、核查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环境权交易生态系统参与者提供核查服务等碳相关数据支撑。 2.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碳排放激励机制 碳普惠就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建立商业激励、政策激励和核证减排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碳普惠本质上是鼓励公民绿色低碳的行为。 早在2015年,中国就开始尝试碳普惠制。 具体方式是:政府部门规定公众可以参与的绿色低碳活动,场景运营者向公众提供场景平台。 参与公众场景运营者平台的减排活动,获得场景运营者发放的相应积分。 积分可以被生态中的商家消费使用,商家收到积分后可以定期兑换给场景运营人员。 公共减排是在场景运营者的平台上完成的,场景运营者可以收集整合这些行为数据,提交给认证部门。认证后,认证部门会向场景运营方发放相应的减排量,减排量可以在普惠性碳市场交易,出售给减排需求方。 实施碳包容并不容易。 一方面,碳包容性减碳的量化认证体系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并不是每个领域和行业都方便公众及时参与。 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基于碳普惠制的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公民参与,同时,如何保护公众行为数据的隐私也是碳普惠制推广遇到的“拦路虎”。 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高透明等区块链技术特征,与碳包容生态天然兼容。 将碳普惠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链条化,碳普惠生态中绿色减排、积分、减排量的发放、交换、监督、审核等所有数据流程都在区块链上进行,保证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实现全过程的可管理性,保证公众参与减排活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实现数据增信;此外,区块链加密算法可以保护参与者的隐私,使数据在生态中有序流动,实现数据共享,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还可以帮助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创建更丰富的使用场景。 通过这样的激励行为,可以有效提高个人日常生活与行为减少的相关性,使大家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而激发全社会参与碳中和的热情。 早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旨在推进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推广工作停滞不前。 直到今天,中国碳市场体系的建设路径才逐渐清晰,自下而上,先试点再推广。“十四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势在必行。 区块链技术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过去一年,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涵盖了高校科研、技术应用标准、知识产权、数字农业、航运交通、疫情防控、数字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未来,“区块链加”也将全面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助推中国“双碳”。
图集详情底部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