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探路进行时:区块链试水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
金融数字化正在替代传统的信贷模式。然而,自动化的信贷审批为金融机构带来效率与便利的同时,快速增长的信贷笔数也为其带来了后端逾期纠纷处理的压力。金融机构自行开展的催收效果不佳,而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又难
数字金融正在取代传统的信贷模式。 然而,自动授信审批在给金融机构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快速增长的授信数量也带来了处理后端逾期纠纷的压力。 金融机构自行开展的催收效果不佳,与第三方催收机构合作难以管理规范催收,导致暴力催收时有发生,始终是悬在机构头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这个行业的“顽疾”,区块链科技正试图提供解决方案。 部分区块链科技公司成为金融机构司法调解技术平台服务项目中标候选人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区块链平台存单“在线核验”功能的司法应用,为互联网金融借贷纠纷的治理开辟了新思路。 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快构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运用法院诉前调解、网络仲裁、第三方调解等一系列调解措施,督促客户与消费金融公司协商还款,减轻法院正式立案、审理和执行压力的重要实践。 智能合约转化业务全流程
“小额去中心化”是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重要目标。但传统的催收模式在成本和操作难度上显然无法匹配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需求。 近十年来,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 根据银监会2015-2021年的数据,消费贷款在整体贷款业务中的占比长期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的20%以上,且这一占比呈现整体增长趋势。 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 一位法律人士告诉记者,一些金融机构盲目追求业绩指标,风控环节放松,疏于监管。 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前期隐瞒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逾期后极力逃避债务。 所以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在纠纷解决上的压力很大。 有区块链科技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鉴于传统催收方式面临的困难,金融机构已逐渐将目光转向司法催收,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在各方的探索下,立案和审理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但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如果以诉讼作为解决金融小额信贷纠纷的主要手段,与现有的司法资源极不兼容。 因此,在意识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后,我们开始尝试探索新的治理思路,如区块链的智能合同。 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实现每笔贷款的实时链条化,同时与法院系统对接,优化执行效率,同时更好地发挥诉前调解的作用。 ”该人士表示。 以律师与借款人沟通协商的实践为例,一般来说,还款意愿不高的逾期借款人法律意识淡薄,以财产转移的方式逃避债务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普通的电话和短信对催收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但接入法院司法区块链系统后,当事人登录法院网站即可查询区块链上的借款证据存证,从效率和背书能力上对该类借款人形成信用惩戒压力。 更重要的是,在逾期之前,由于区块链存款证据不可篡改的特性,它可以起到督促链条中的主体诚信守约的作用。 法最高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披露的一则案例显示,自然人杨在“尹航金融”App内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消费金融”)签订个人借款合同。 杨未能按时还款,杭州银行在多次催促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作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的接入方,杭州银小金与杨签订的合同已经同步到司法。 客观事实清楚,审判长进行了异步调解。杨无法否认后,同意还款,案件在7天内结案。 “在应用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创新诉前惩戒机制的应用,预防纠纷的发生。 诉前惩戒机制包括自动调解、诉前支付宝、微信自动扣款、银行机构间自动扣款、与房产机构、车管机构联动协调等。,可以在诉讼前对逾期客户进行惩罚,督促或直接实现客户的还款义务,减少纠纷进入正式司法程序。 对接尹航小金的司法区块链智能合同项目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通过打造网络行为“自愿签约-自动履行-履行无法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合同签订和履行新形态,真正实现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方位协作。 记者从尹航小金办获悉,受杭州互联网法院邀请,成为首批应用司法链智能合同技术的试点单位,并于2019年底成功部署上线司法区块链智能合同项目。 根据最高法,2018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推出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平台。 截至2022年4月,上行数据总量超过56.9亿条,调取电子证据9700余份,相关案件撤诉率超过98.7%。 上述尹航消费者告诉记者,公司接入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后,完成了金融借款合同的转换,以及贷前、贷中、贷后相关信息的区块链存单,从而达到存单的可信效果。 同时,除上述改造外,公司还对业务流程和系统支持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司法区块链中业务的违约记录管理、诉前违约处罚、自动起诉、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以达到高效维权的目的。 “通过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的应用,公司金融信贷业务案件的诉前解决率和撤诉率大幅提升。相比过去三个多月的诉讼处理周期,不仅节省了时间、精力和成本,还降低了贷款逾期率。 “金融机构竞相争夺区块链科技的“头鱼汤”还包括即时消费金融
。据即刻消费金融披露,目前,公司基于自有区块链技术,已将调解平台自动生成的电子律师函和客户在线调解实时确认的调解书材料上传并存放。 “区块链证据的公信力解决了司法诉讼中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的问题,支持企业高效清收不良资产。尤其可以提高小批量的公证调解,甚至在执行查控环节提高存证、处理、审判的效率。 “跨链互通有待进一步落实
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向记者表达了对司法区块链效果的观望态度。 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主流目标客户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是适度下沉的。 为了满足更广泛客户群的消费金融需求,该业务的特点是客户数量多,平均金额低。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允许自行发行银行卡。贷款和还款需要通过银行、银联等支付清算机构进行。 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个流程,从客户申请、授信审批、客户贷款确认、生成电子合同、放款到客户指定银行卡,涉及的环节很多,后续的法院诉讼、网络仲裁都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链。 除了公司自己提供的证据和银行或支付结算机构提供的贷款证明外,一般还需要证明全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采取的模式是与工信部许可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合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业务提供全流程电子存管服务,并在立案时提供电子存管报告,证明全流程数据真实、未被篡改。 “这也是目前常见的模式。其优势在于适应性广,可以在多个符合管辖要求的法院或仲裁委员会进行诉讼或仲裁服务。 不足之处在于初期需要与法院、仲裁委沟通确认电子存款证明报告的有效性,立案时需要时间审核每个案件对应的电子存款证明报告。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注意到由法院牵头建立司法区块链系统的新模式(如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等。). “据了解,这种模式下的线下贷款全流程的数据都有一个不可更改的唯一数据标签。法院立案时,可以通过系统快速高效地进行核对确认,效率高;但是,司法区块链还处于试点阶段,少数试点法院之间的数据不兼容,法院与仲裁委之间的数据也不兼容,因此不具有普遍性。 考虑到公司是全国性会展行业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还没有接入司法区块链。现阶段仍主要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电子存单。 同时,上述负责人并不掩饰对新兴技术的期待:对于司法区块链来说,消费金融业务与法院牵头的司法区块链相结合。消费金融公司在逾期还款纠纷提交法院立案时,可以直接授权法院调取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有效简化证据资料的提交流程,保证证据资料的真实性,提高证据链的有效性和审查证据资料的效率,实现快速立案和高效审理。 “通过该技术实现数据提交和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业内人士也承认,各方设立的司法区块链经过初步探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法院系统司法区块链的许多实际案例已初见成效。 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支持不同链条之间的交叉链接,继续争取实现价值流通的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