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从本质上说,区块链技术是为了多机构和组织间进行协作时,降低互相间信任成本而诞生的技术,我们可以从大到小来分析,哪些商业场景需要建立信任,需要建立什么强度的信任。(1)基于全球共识信任背书的商业场景基于
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为降低多机构和组织合作时的互信成本而诞生的技术。我们可以从大到小分析哪些业务场景需要建立信任,需要建立什么强度的信任。 (1)基于全球共识的商业场景和信任背书基于全球共识的商业场景是全球一体化和合作的商业实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全球共识,比如全球公民的共识,或者世界各国的共识。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类似的商业场景也逐渐出现:a .脸书的Libra Project Libra Project本质上是希望建立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进行价值交换和结算的超主权世界货币。 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全世界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建立对天秤价值的共识和信任,能够接受它进行交易和清算。 在这种情景下,不可能存在强信任源(除非建立一个世界国家),联盟中的各方都是弱信任源,因此需要合作建立一个可信的联盟。 B.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平台。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多个主权国家希望进行商品的直接交易,建立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平台,而不是基于某个特定的法币(因为存在过度依赖单一法币单向收割的情况)。 由于主权国家之间天然的不信任(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平台不可能由单个国家或企业建立,因为这样国家或企业就可以控制平台上的数据(引导平台规则有利于自己一方),相当于完全信任国家或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强大的信任来源。联盟各方都是信任的弱来源,需要合作建立更平等的联盟。 (2)国家主权信托背书的业务场景。中国银行最近准备发行的人民币数字货币就是最好的例子。 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中国自己的数字货币。它的定位和人民币一样,只是以数字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DC和人民币一样,是****认可的。由于****是一个强大的信任来源,所有参与DC/欧洲计划的商业银行都可以完全信任这个来源。因此,在DC/欧洲方案中,存在二级发行结构。在中央银行发行M0货币的层面上,中央银行是一个强大的信任来源,所有商业银行都可以信任这个来源。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DC/EP的技术架构是集中在央行层面,而区块链的技术架构是商业银行层面推荐的。 (3)自然垄断行业信托背书的业务场景。在一个行业中,如果一个企业在整个市场生产和供应产品和服务,其总成本小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供应相同数量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之和,这意味着该行业确保垄断供应是经济有效的。理论上,这类行业被称为自然垄断行业。 在中国,垄断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烟草、电信、电力、兵器、铁路、航空空、银行等八个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巨头,他们共同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控制行业上下游的话语权,制定行业利益分配的规则。他们可以作为行业中一个强大的信任来源而存在。 很多时候,由于他们的优势地位,他们不需要与其他公司结盟来构建商业生态系统,其他公司可以按照他们指定的规则行事。 但在两种情况下,他们需要结盟。 第一种情况:跨行业合作 以我们实际接触到的供应链金融场景为例。A医院每年由约200家供应商供应近10亿元的各种物资。供应商希望使用医院的采购订单从B银行融资,B银行需要确认订单的有效性,但医院此时不愿意确认订单。这时候可以建立医院A、银行B和很多供应商之间的联盟,共享订单数据,银行B可以根据这些订单数据和历史订单记录提供合格的供应商。 在这种情况下,B银行需要开展跨行业合作,建立跨行业信任。此时可以通过区块链科技与A医院和多家供应商建立联盟,实现订单式供应链金融的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强大的信任源,促进业务的落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B是强信任源。 第二种情况:行业巨头合作。 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政府和公众越来越难以接受行业只有一家巨头。更多情况下,行业内会同时出现几个巨头。有时候,为了降低行业成本,提高行业效率,几个巨头需要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R3联盟。 R3区块链联盟成立于2015年9月。其创始成员包括9家公司,包括巴克莱银行、BBVA毕尔巴鄂银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澳洲联邦银行、瑞士瑞信银行、高盛、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道富银行和瑞银集团(UBS Group AG)。目前已有数十家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入,会员遍布全球。 它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降低银行间复杂结算和清算等核心业务场景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联盟成员可以被视为信任的弱来源,需要共同努力寻求联盟。 (4)松散企业联盟间信任背书的业务场景中,除了自然垄断行业,还有大量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包括科研、制造(机械、纺织等。)、物流、零售、文化娱乐(教育、文学、IP、游戏)、医药生化、食品、房地产、农牧渔业、服务业(餐饮、旅游)等。 这些行业不存在垄断,所以不存在一家或几家公司可以制定行业利益分配规则的情况。 当这些企业想要建立联盟时,他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相互信任。 这时候这些联盟成员就是信任的弱来源,需要一起结盟。 与普通大众的认知相反,企业之间的这种信任往往是非常难以建立的。 比如我们和国内一家头部加盟的快递公司合作,快递总部提供了完善的快递账单结算系统,可以和各区加盟的快递公司进行日常结算。但各区加盟商仍用笔记本记录当天寄出的快递物品信息,并与总部结算系统进行对账。核心是加盟商对总部的系统不信任,总觉得会误单或者漏单。 在联盟制度下仍然如此。如果是比较松散的联盟,没有法律上的商业绑定关系,那就更难建立信任,基本不可能建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传统的商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在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形成类似的商业联盟生态是非常困难和成本高昂的。比如阿里巴巴投资数百亿建立基于支付体系的信任体系,进而完成电商商业生态的构建。 但是在新的商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我们能否通过区块链技术,低成本地构建类似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商业实践中,有类似想法的企业很多。我再举个例子:新三板有一家上市公司和我们合作。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生物质能,即以木材、麦秸等替代煤炭。加工后可以替代和升级燃料。这项技术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中国认定为零碳排放技术,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在能源供应过程中,他们可以计算节省的碳排放量,在碳排放交易所交易减少的碳排放量,并为企业产生新的收入。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提供的锅炉基本都是小锅炉,比如6吨、8吨,但是碳排放交易是50万吨起。 因此,他们需要收集所有锅炉燃烧后的减排量,并与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批量交易。 但是谁来统计这个数据呢?如果是公司自己的系统做统计,碳排放交易所是不会认可的,因为公司自己可能会为了盈利而修改数据;如果找第三方统计,第三方可能和公司串通,不可信;这种商业模式需要非常高的信任成本来建立,基本不可行。 在这一点上,区块链科技提供的零成本信任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与该公司合作实施了一套碳排放区块链解决方案。该公司的锅炉配备了名为温度计的物联网设备,用于记录每天的锅炉燃烧情况。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我们可以直接将燃烧热数据写入区块链并存储。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碳减排量。 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各方都能确定数据真实、有效、可靠,商业模式才能落地。 平台建成后,行业内类似的生物质能源公司可以以加盟的形式加入联盟,利用平台的能力实现碳排放交易,从而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环境下的联盟平台。 区块链技术通过技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低成本、强信任源的信任中心,支撑了这种商业模式的落地。